华仁仪表

江苏华仁仪表有限公司

追求卓越品质做专业的仪器仪表服务商

咨询热线

0517-86852728

1539690125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技术支持

银行债务流动比率(银行的负债业务结构发生变化)

文章出处:华仁仪表 发表时间:2021-09-27 13:32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在资产端,银行对违规经营贷、消费贷进行围堵,对房地产领域贷款领域面临“五档分类”的强监管;在负债端,“高息揽储”被强力压制,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等易引发行业不良竞争的存款产品接连迎来管制……

面对双重压力,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迎来大调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要把握银行的整体息差管理,在保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使息差实现最大化。

然而,一系列监管动作下,从近期公布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情况可以看出,各家银行的流动性、净息差已经出现分化,部分银行仍面临流动性及息差压力。

“资产荒+负债荒”双压

截至8月26日,共有12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2021年半年报,其中,多家银行提到了在报告期内加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为什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成了银行机构披露的“热词”?

“总体来看,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相统一。”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仅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且银行风险在财务数据方面的映射,从深层次也反映了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战略导向。

曾刚亦指出,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要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的基础上,让息差实现最大化。

那么,资产负债结构应该如何优化?

曾刚指出,从今年的情况看,在资产端,基于监管层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放,银行的变化是要适度提升信贷资产的占比,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信贷资产中,银行也有所优化,即提升制造业、低碳行业、中小企业等领域的贷款。从银行的角度看,这种结构的优化确实是有必要的。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主要体现在零售端的按揭贷款,对公业务领域的房地产和地方投资平台的贷款也不少。目前,房地产领域的贷款业务受到限制,银行需要对这部分贷款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加大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研究,了解行业需求和风险,才能更好地做好信贷结构的调整。”

在负债方面,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商业银行优化负债管理主要是对于主动性、高成本负债的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控制银行体系的综合负债成本,实现负债的高质量增长。“从资产端的情况来看,要视经济的实际需要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资产结构调整。在当前情况下,面临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需要更多的资产投放来支持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银行更需要相应稳定、高质量的负债增长予以支持。”#p#分页标题#e#

然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银行净息差并非易事。记者梳理发现,在上述12家银行中,仅有四家银行净息差同比增加。

某城商行人士坦言,该行净息差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银行贷款定价随着LPR贷款定价机制的深入推进呈现下降趋势,在支持实体经济和减费让利政策引导下,贷款收息率进一步下滑;另一方面,该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净息差同比缩窄。

另一位农商行人士补充道,由于今年以来,该行持续加大贷款投放,资金需求大幅增加,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适度加大同业融资规模,付息负债成本总体略有上升。

王一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银行体系面临着核心负债增长难度上升、增存稳存难度加大的现实。相应同业负债和一般性存款之间的增长出现‘跷跷板’效应,即同业负债增长相对较好,使得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有所上升,负债结构有所恶化,负债稳定性有所下降,负债的机构间分布不平衡性有所增加。”

基于这样的目的,王一峰认为,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趋势应该更多吸收,以结算性资金为主导的低成本稳定负债,尽量减少对于高成本负债的依赖,一定程度上合理管控高成本、主动型一般负债。

结构调整要提防期限错配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为141.21%,较上季末下降0.55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57.62%,较上季末下降0.85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78.08%,较上季末上升0.92个百分点。

流动性覆盖率指标是衡量银行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与未来30日的资金净流出量之比,该指标越高,说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越充足,应对中长期结构性问题的能力越强。

曾刚强调,从负债端来看,调整结构、降成本要在匹配资产端、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进行,要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其与实体需要的时间期限相匹配。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郑忱阳认为,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可以改善流动性指标,主要也是为了应对疫情后期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实体经济杠杆率高企、监管政策重在防控风险背景下潜在的流动性压力。

“疫情期间,为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央行通过降息降准、中期借贷便利、信用贷款直达货币工具等方式向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中国经济稳步复苏,货币政策回归常态,M2增速持续回落,LPR已连续16个月未变,长期利率呈现上行趋势,前期释放的过多流动性逐步回收。此外,实体经济杠杆率仍处于高位,2021年6月末,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为265.4%,虽然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企业、个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依然不乐观,银行业资产质量承压,大力计提拨备侵蚀净利润,流动性供给面临挑战。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比率上升趋势明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潜在的流动性压力。”郑忱阳如是说。#p#分页标题#e#

从上市银行的半年报情况看,在上述12家银行中,披露了流动性覆盖率的银行有11家,其中5家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较2020年底有所提升。

郑忱阳认为,在“大财富管理”“大零售”战略下,理财、资管等新型金融产品对存款的替代效应较强,再加上2021年负债监管政策趋严,银行存款增长面临压力,而贷款规模稳步上升,尤其中长期贷款成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进而导致存贷资金缺口有所扩大、期限错配程度提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稳定性面临挑战,增加了流动性压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亦指出,近年来,以金融创新为名的互联网存款业务客观上放大了银行负债在来源稳定性、结构多样性、与资产匹配合理性等方面的风险挑战,特别是对区域性中小银行来说,面向全国吸收存款实际上打破了地域展业限定,而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管理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并未得到提升。

“从公布半年报的银行来看,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普遍偏弱,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对不足。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客户、资金、渠道、技术、风控等方面相对劣势。”郑忱阳表示,中小银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为支持当地企业复工复产,贷款规模快速上升,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增加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在外源性资本补充方面,2021年上半年,中小银行发行普通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规模大幅上升,发债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缺口的重要手段,但仍然有很多中小银行不满足债券发行要求,发债补充流动性远比大型银行困难。“此外,中小银行的客户信贷风险较高,资产质量压力较大,计提拨备、加大不良处置等手段侵蚀了净利润,造成流动性供给不足。”

事实上,除了围堵“高息揽储”产品,今年以来,监管层也多次鼓励银行增强流动性。例如,银保监会高度重视银行负债稳定和流动性风险防控,近期专门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拓宽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增强银行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匹配度。

郑忱阳建议,中小银行应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例如,动态调控信贷投放,适当降低长期业务规模,调整中长期信贷比例,缓解期限错配问题;创新存款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增加个性化、定制化的存款产品,完善自营平台,通过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线上渠道实现裂变式引流,促进客户存款增长;加大合格优质债券投资力度,积极发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尝试使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资产流转;灵活开展短期和中长期主动负债业务,实现资产负债均衡发展;前瞻性动态管理流动性风险,通过定期测算、建模分析、指标监测、压力测试等手段,预判宏观经济、客户行为对流动性状况的影响,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结构,做好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p#分页标题#e#


  • 首页
  • 电话
  • QQ
  • 联系